拥兵800万,老蒋为何仍输掉解放战争?这场战役给出了最好的答案
发布日期:2025-01-23 17:17 点击次数:201
解放战争期间,我军共消灭国军800余万。那么拥有如此庞大兵力的老蒋为何在短短三年间就一败涂地了呢?孟良崮战役的经过是最好的答案。1947年3月,时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顾祝同指挥24个整编师兵分三路对山东解放区发起了重点进攻,妄图一举消灭华野主力。5月初,敌我双方在孟良崮展开决战。结果国军头号王牌整编第74师被华野全歼,师长张灵甫被击毙,老蒋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彻底粉碎。
孟良崮战役堪称整个解放战争的缩影,国军的种种弊端在这场战役中暴露无遗。第一个弊端就是谎报战功。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开始后,经过一个多月的作战,国军占领了鲁南地区。为了邀功请赏,各级将领纷纷谎报战功。这种陋习,在国军内部早已存在。胡宗南占领空城延安后,就大肆谎报战功,他给老蒋发电称:“此次攻取延安的战役,累计毙敌、俘敌五万余人,缴获武器弹药无数”。
当时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全部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三万人,胡宗南却谎称消灭了我军5万人。老蒋竟然信以为真,当即通电嘉奖胡宗南,称其攻占延安“功在党国,雪我十余年来之积愤,殊堪嘉赏!”并授予他一枚二等云麾勋章,胡宗南因此出够了风头。国军将领见胡宗南谎报战功竟然捞到了这么多好处,自然也就有样学样。
展开剩余65%因此,当顾祝同所部占领鲁南后,手下各级将领也纷纷谎报战功,最后统计下来,竟然“消灭”了十多万华野主力。见战果如此“辉煌”,顾祝同和老蒋心中大喜,认为华野已经不堪再战,便命令山东境内的45万国军放胆追击。于是国军各部纷纷开足马力向前飞奔,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由于配备了众多卡车,因此速度最快,跑在了所有国军部队的最前面。结果在孟良崮一头撞进了华野的伏击圈,最终全军覆没。
正是因为手下各级将领谎报战功,顾祝同和老蒋才对战场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,最终葬送了整编74师。整个解放战争期间,像这样谎报战功的例子数不胜数。将战争视为儿戏,欺上瞒下,又怎能不败!国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暴露出来的第二个弊端就是见死不救。华野虽然在孟良崮包围了整编74师,但形势并不容乐观。整编74师是国军头号王牌,火力猛,老兵多,战斗力十分强悍,短时间内不容易吃掉。
更危险的是,孟良崮外围还有40余万国军,而华野用于阻援的只有4个纵队十余万人。如果外围的这些国军合力向孟良崮进攻的话,华野就有被敌人反包围的危险。但国军各级将领为了保存实力,竟然见死不救。尽管老蒋、顾祝同和汤恩伯等人一再严令催促,但外围的40万国军却依然蚁行,几乎就是坐看整编第74师被全歼。
解放战争中,类似孟良崮战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,比如羊山集战役中的宋瑞珂,宿北战役中的戴之奇和碾庄战役中的黄百韬,都是在被解放军包围后友军避战自保而失败。友军有难,不去救援却一味自保,这就给了我军各个歼灭的机会。这个弊端不除,老蒋就是有再多的部队也难逃失败的命运。
国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暴露出来的第三个短板就是不得人心。国军攻占鲁南解放区后,军纪极为败坏,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也残害了不少老百姓,民愤极大。因此孟良崮战役爆发后,当地百姓纷纷支援华野,运弹药、抬伤员、送给养,华野完全没了后顾之忧。反观整编74师,给养只能靠空投来解决,杯水车薪。解放战争中,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毛主席曾说:兵民是胜利之本。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,老蒋又焉能不败!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